国和一号示范工程怎么样,国和一号工程位于什么地点
今天给各位分享关于国和一号,以及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在哪里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内容导航:如何评价国和一号,与华龙一号有啥区别?2015年5...
今天给各位分享关于国和一号,以及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在哪里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内容导航:如何评价国和一号,与华龙一号有啥区别?2015年5月7日华龙一号还是国和一号?国和一号核电站在哪里国和一号与华龙一号的区别除了航天技术我国还在哪些地方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何评价国和一号,与华龙一号有啥区别?Q1:如何评价国和一号,与华龙一号有啥区别?国内第三代核电技术主要有两个,分别是“华龙一号”和“国和一号”。与国和一号不同,华龙一号核电技术是中国核工业集团和中国广核集团联合研发的成果,在华龙一号之前,中核已经有ACP1000、中广核有ACPR1000+技术作为基础,华龙一号就是两种技术融合而成的。
如果说中核与中广核联合研发的华龙一号,主打国际核电市场的话,那么国和一号更像是主推国内市场,中国第三代核电技术的路线为“一主一辅”。研发国和一号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最开始成立时主要以引进海外核电技术为主,比如上文提到的AP1000核电站。但从2008年开始,国家电投开始自主研发第三代核电技术“国和一号”,这家海外核电投资公司也实实在在变成了实打实的核电企业。
国和一号也被称为CAP1400,其研发虽然历经12年,却是集中了我国几代核电50年的发展成果,参与研发的单位和技术人员覆盖全国,由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郑明光担任总设计师。国和一号的核电机组最大功率达到了150万千瓦,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核电机组,最高使用寿命为60年,其研发获得的产权成果高达6513项,可以说国和一号填补了国内第三代核电技术的空白,使得国产第三代核电技术从实验室,迈向了市场产业化。
2020年9月28日,国家电投正式宣布,国产第三代核电技术国和一号研发完成,作为我国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标志着我国已经完全攻克第三代核电技术,中国核电也从第二代成功跨越到了第三代,为我国第三代核电站的规模化打下基础。
Q2:2015年5月7日华龙一号还是国和一号?是华龙一号。
2015年5月7日,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中核集团福清核电站5号机组正式开工建设;2015年5月9日20点08分,经过57小时20分钟混凝土连续浇筑后,福清核电5号机组核岛反应堆厂房底板9000余立方米混凝土浇筑工作顺利完成。
这标志着中国核电建设迈进新的时代,必将增强国际市场的信心,有力推进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ACP1000型号的研发,实现了我国核电自主品牌的历史性突破,今天,ACP1000型号已迈出国门,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安家落户,并与阿根廷签署合作协议,首次实现了中国百万千瓦级先进核电技术“走出去”的目标。
为满足我国核电“走出去”战略和自身发展需要,2013年4月25日,中国国家能源局主持召开了自主创新三代核电技术合作协调会,中广核和中核同意在前期两集团分别研发的ACPR1000+和ACP1000的基础上,联合开发“华龙一号”。2014年8月22日,“华龙一号”总体技术方案通过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核安全局联合组织的专家评审。
Q3:国和一号核电站在哪里截至2018年,中国建成投产的核电站有11个、共44台核电机组(不含中国台湾地区核电信息),装机容量达到44645.16 MWe(额定装机容量)。
1、秦山核电站(地址: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秦山镇)
共有7台机组在运行,(秦山一期1台、秦山二期 2台、秦山三期2台、秦山二期扩建2台)。秦山核电站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第一座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地处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100%控股,秦山核电公司负责运行管理。
2、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半岛)
大亚湾核电站(Daya Bay Nuclear Power Plant)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半岛离香港尖沙咀直线距离51公里,由广东核电投资有限公司和香港核电投资有限公司合资建设与运营,隶属中国广核集团管辖,拥有两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机组,所生产电力80%供应香港,20%供应广东。
大亚湾核电站,从1987年开工建设,1994年2月,1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5月份2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此后,在大亚湾核电站之侧又建设了岭澳核电站,两者共同组成一个大型核电基地。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也是大陆首座使用国外技术和资金建设的核电站。
3、岭澳核电站(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街道)
岭澳核电站是1994年2月大亚湾核电站第一台机组胜利投产时,国务院决定兴建的广东第二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岭澳核电站规划建设4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发电机组。
4、田湾核电站一期(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田湾)
厂区按8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规划,并留有再建4台的余地。一期工程建设2台单机容量106万千瓦的俄罗斯AES-91型压水堆核电机组,设计寿命40年,年平均负荷因子不低于80%,年发电量达140亿千瓦时。
Q4:国和一号与华龙一号的区别国和一号与华龙一号的区别:
华龙一号,法国基因,由法国M31到中国改进型CPR1发展而来,中核和中广核集团引进吸收,主要设计思想:(1)冗余核安全理念:”加法思路”,即安全系统设置多列,至少二列,每列由独立的电源供电并且实体隔离,发生危险时,多列运行控制核事故,”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2)冷却剂泵是轴封泵,需要一系列支持系统,但是该类泵工程上应用很成熟;
国和一号,美国基因,由美国AP1核电站改进型,国家电投集团引进,主要设计思想:(1)非能动安全理念:奥卡姆剃刀”减法思路”,即发生核事故的时候,主要利用重力、对流等自然力而不是依赖电力来驱动核安全设施;92)冷却剂泵是屏蔽泵,这类泵最早应用在美军核潜艇或核动力航母上,不需要复杂的轴封系统;(3)模块化建造:即结构、设备尽量在车间组装完成然后在现场安装,减少现场施工工作量。
Q5:除了航天技术我国还在哪些地方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中国在2020年收获的十大科技成果,每一项都让国人充满自信和底气!
1、华为5G
2020年被称为5G元年,一些国家率先进入5G时代。在全球5G方案服务商中,华为、中兴、诺基亚、爱立信一路你追我赶,在5G市场上攻城略池。其中,华为5G凭借领先12-18个月的技术优势坐稳市场第一。
截至今年6月,华为就曾凭借全球91个5G订单将对手远远甩在身后。而根据国外研究机构Dell’Oro Group最新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电信设备市场报告,华为5G再次蝉联第一。
华为5G是全球唯一一个能够提供“端管芯”多维度协同的5G解决方案,所有技术均来源于自主研发,在低时延、稳定性上的优势有目共睹。在一些对网络要求极其苛刻的科研领域,如自动驾驶、远程手术等,华为5G无疑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
2、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
2020年1月11日,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入使用,它被中国人亲切地称为“中国天眼”。1994年,在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的倡议下正式立项,历时22年建成。
“中国天眼”是全球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球面宽度为500米,一举刷新了阿雷西博天文台保持的350米纪录。据国际专家评估,“中国天眼”的综合性能是阿雷西博的10倍,甚至还能搜寻到银河系中可能存在的外星人信号。
“中国天眼”在研究射电天文学、大气科学、雷达天文学等方面有十分积极的意义。2020年12月,曾经全球最大的阿雷西博天文台一夜之间坍塌,全球有能力将测控区间由地球同步轨道延伸至太阳系的天文台,只剩下“中国天眼”了。
3、世界首座高铁跨海大桥——福厦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
一直以来,中国被称为“基建狂魔”,一些海外专家团队搞不定的工程项目,在中国工程师的坚持不懈下一一实现,惊艳了全球,比如赫赫有名的港珠澳大桥。而今年,中国又为世界桥梁领域添了一里程碑式工程——福厦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
福厦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是全球第一座高铁跨海大桥,它全长20.3公里,主跨400米,目前已经完成了封顶作业。另外,它的设计行车时速达350公里,刷新了世界桥梁最高记录。
福厦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预计2022年正式通车,中国这个基建大神,又要惊艳全球了!
4、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成功试跑
2020年6月21日,由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研制的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试样车,在上海同济大学磁浮试验线上成功试跑,标志着中国初步掌握了超高速列车的设计能力。
项目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内高铁的最高设计时速为350公里,民航飞机一般在800-900公里,设计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可以填补它们两者之间的这段速度空白区间,提供更加灵活的出行方案。
高速磁浮在时效性、舒适性、性价比方面优势明显,市场潜力不容小觑。
5、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开通
1994年,北斗项目正式启动,一开始打算和欧洲的伽利略合作,不料对方收了钱却封锁技术。孙家栋等院士一拍桌子,这口气不能忍,我们自己做!前后花了26年的时间,北斗人研发芯片开发系统,打造出全球最精确的导航系统。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第55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中国人迎来属于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统。截至今年7月,全球已有137个国家和地区与北斗系统签下了合作协议。
北斗导航系统精确度可以达到20cm以内,远超美国的GPS。值得一提的是,北斗系统自带短报文通信功能,极端条件下手机无法使用,可以利用该功能与外界取得联系,这也是GPS不具备的。
6、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首次模拟千万核心并行运算
超级计算机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各国都把它视为国之重器。历史上我国曾长期扮演陪跑的角色,没有任何话语权。为了补齐这一短板,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才自主研发,神威·太湖之光就是最典型的一台中国创造的超级计算机。
神威·太湖之光由40个运算机柜和8个网络机柜组成,它的运算能力高达每秒12.54京,曾连续4年斩获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第一,在国际舞台享有非常高的知名度。
2020年7月,中国科大在“神威·太湖之光”上首次实现千万核心并行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这一研究成果表明,借助当代最先进的计算方法和世界顶级高性能计算平台,大体系、长时间的高精度第一性原理材料模拟已成为现实。
7、中国三代核电技术“国和一号”研发完成
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提升,各国开始寻求用清洁能源代替传统发电。相比之下,核电是最理想的解决方案,转化率优势明显。不过,安全问题一直是核电绕不开的技术焦点,而中国率先攻克了这一难题。
2020年9月28日,中国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宣布,中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国和一号”完成研发,接下来将进入商用环节。据悉,“国和一号” 采用“非能动”安全设计理念,单机功率达到150万千瓦,代表目前全球最先进的核电水平。
“国和一号”预计每小时可以为电网提供150万度电,一年算下来单台机组可以满足2200万居民的用电需求,减少碳排放900万吨。
8、量子计算机“九章”成功研制
传统计算机使用二进制,也就是0和1,在运算一些极其复杂的科研项目时效率特别低。因此,量子计算机应运而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它是高进制的处理器,通过控制光量子提高运算速度。
2020年12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传来一个好消息,中国自研的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机“九章”成功问世,刷新全球量子计算的速度记录。在此之前,这项记录一直被谷歌的“悬铃木”保持。
以经典的计算玻色采样问题为例,处理100亿个样本,九章只需要10小时,而谷歌“悬铃木”需要20天。
9、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首次放电
2020年12月4日,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在成都正式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标志着我国自主掌握了大型先进核聚变装置的设计、建造、运行技术。
什么是核聚变?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小质量原子聚合成一个大质量原子,并释放巨大能量的过程,这也是太阳的工作原理。理论上只要实现可操控的核聚变反应,就可以模拟出一个“人造太阳”。
当然了,这个技术门槛相当高,需要满足三点:一是温度超过一亿摄氏度;二是密度足够高;三是等离子体在有限的空间里被约束足够长时间。而我国自主设计的新一代托卡马克装置同时满足了三点要求,因此它的首次放电,意味着中国人离“人造太阳”不远了。
10、嫦娥五号成功采样月球样本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它肩负着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月表取样返回。在此之前,全球只有美国和前苏联做到了。
12月2日,嫦娥五号顺利完成月表采样和封装,成为全球第三个攻克这项技术的国家。当鲜艳的五星红旗闪耀在月球表面的那一刻,无数国人热泪盈眶,这一刻等太久了。
回顾2020年,中国在科技领域的成果让国人充满自信和底气,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无私奉献让中华民族挺起了脊梁,向伟大的中国科研工作者致敬!
Q6:如何评价国和一号,与华龙一号有啥区别?如果说中核与中广核联合研发的华龙一号,主打国际核电市场的话,那么国和一号更像是主推国内市场,中国第三代核电技术的路线为“一主一辅”。
核电站用的燃料是铀。铀是一种很重的金属。用铀制成的核燃料在一种叫“反应堆”的设备内发生裂变而产生大量热能,再用处于高压力下的水把热能带出。
在蒸汽发生器内产生蒸汽,蒸汽推动气轮机带着发电机一起旋转,电就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并通过电网送到四面八方。这就是最普通的压水反应堆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目前,大部分处理手段是将核废料进行固化后,暂存在核电厂内的废物库中,经过5~10年后运往国家规划的放射性废物库贮存或处理。
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找到安全、永久处理高放射性核废料的办法。但核废料无法处理仅仅意味着无法在短时间内消灭,其本身在储存过程中的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
核电站的另一个问题是热污染。受制于常规岛内的用于发电的现有蒸汽汽轮机热效率较低,因而其比一般化石燃料电厂会排放更多废热到周围环境中,故核能电厂的热污染较严重。
国和一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在哪里、国和一号的信息别忘了在进行查找喔。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